1月11日,財政部公布了《關于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限額管理的實施意見》,要求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,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機制,妥善處理存量債務。其中著重提出取消融資平臺公司的政府融資職能,鼓勵有經營收益和現(xiàn)金流的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改制。這一措施將起到什么作用呢?
首先,合理確定地方政府債務總限額,逐級下達分地區(qū)債務限額,并要求嚴格按照限額及分類舉借債務,使得未來每年的地方債新增規(guī)??煽亍?
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增加6000億元,債務率預計達到86%??紤]到營改增即將全部完成、財政收入增長中樞下臺階,以及經濟下行壓力下財政支出需要加碼,地方政府債務增速可能會進一步提高。這就要求地方政府必須要依據投資項目特點規(guī)范發(fā)債,合理安排債券的品種、結構、期限和時點,做好發(fā)行兌付工作,禁止無序增加債務。
在將地方政府債務納入預算管理的基礎上,政府將實施限額管理,一般債務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,主要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償還,而專項債務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,主要通過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或專項收入償還,這有利于規(guī)范舉債行為、化解債務風險。
其次,地方政府存量債務中通過銀行貸款等非政府債券方式舉借部分,通過三年左右的過渡期,由省級財政部門在限額內安排發(fā)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,這意味著今后兩年的置換規(guī)模將達到10.6萬億元,置換方式為公開發(fā)行與定向置換相結合。
從方式選擇上,不同省份有所差異,西部各省以及黑龍江、遼寧以公開置換為主,這些地區(qū)的金融環(huán)境欠發(fā)達,地方政府財政實力一般,定向置換與商業(yè)銀行協(xié)商過程中的優(yōu)勢有限,不利于降低負債成本。相比之下,中東部各省公開置換與定向置換規(guī)模的差距較小。后者需要財政部同人民銀行、銀監(jiān)會等有關部門做好定向承銷發(fā)行置換工作,三年過渡期債務置換完成后,定向置換比例將比2015年的25%有明顯提高。
《意見》著重指出取消融資平臺公司的政府融資職能,鼓勵有經營收益和現(xiàn)金流的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改制。但是對于曾經的基建投資主力融資平臺公司來說,失去了政府融資功能后,除了保證手中在建地方政府項目的順利完成,還需要完成市場化轉型??紤]到過去承擔地方政府項目利用城投債、非標途徑動輒以8%甚至10%的融資成本積累的存量債務,平臺公司普遍缺乏主動加杠桿的意愿。
這就意味著空殼類融資平臺將加速關閉,具備現(xiàn)金流創(chuàng)造能力的融資平臺可繼續(xù)作為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主要投資主體,但投資方式規(guī)范為(博客,微博)PPP或者政府購買服務。
盡管PPP模式相關制度安排、政策不斷完善,但政府與社會資本的風險分配依然存在模糊的地方,導致社會資本積極性不高。如果將這種政治風險溢價體現(xiàn)在項目的預期收益率上,社會資本的預期水平基本在9%以上,而政府方對于PPP項目的預期收益率定位在8%的水平,雙方對風險收益的預期不一致導致PPP模式進展緩慢,基建項目苦于找不到積極的投資主體。
隨著融資平臺的身影漸漸退去,各類標的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的政策性基金(產業(yè)基金、城鎮(zhèn)化基金、PPP引導基金)不斷刷新眼球。但究其本質,則是地方政府迫于PPP模式推廣緩慢、社會資本積極性不高的壓力,以財政資金作為引導,吸引金融資本作為基金優(yōu)先級成立投資基金,再以股權投資方式對接基建項目(包括PPP項目),實質上是“明股實債”。
目前成立的大部分政策性基金多數(shù)以政府作為劣后方,注資政府向金融資本、社會資本保證一定的收益率,一旦出現(xiàn)虧損,就需要拆出財政資金實現(xiàn)收益承諾。這雖然暫時降低社會資本對風險的擔憂,以及社會資本的融資成本,但會為或有負債的增加打開窗戶。